咨询电话
138-5363-1388联系人:范经理
手 机:13853631388
座 机:0536-6185882
Q Q:2791504040
网 址:www.mayalan8.com
地 址:山东省诸城市和平路8号
根据研究设计的思路,在百度检索中输入“打针西瓜”的关键词,发现共有13种与“打针西瓜”有关热门谣言信息,根据信息的丰富程度,第一次立意抽样抽取在2012年—2015年间前6则与“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有关的信息,列在以下6个表中,分别是“打针西瓜”、“怎么样分辨打针西瓜”、“西瓜注射膨大剂”、“爆炸西瓜”、“西瓜注射增添染色剂”、“西瓜催熟”。并且根据第二次抽样的结果,对发源、谣言讨论和辟谣时间分别赋值。结果见如下表a、b、c、d、e、f。
从以上各表中能够准确的看出,每年与“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从爆发开始,会持续数周甚至数月,笔者根据数据分析以后发现“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传播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任何一条谣言都有其固有的生命周期,都将最终走向消解”, 学者任一奇(2012)认为谣言的传播过程可大致分为“孕育”、“扩散”和“消解”三个阶段,根据信息在受众中传播的影响,兰月新(2012)也通过构建模型把谣言传播的进程分为潜伏期、扩散期和消退期三个区间,如图4 。研究之后发现“打针西瓜”谣言的传播也基本与此相一致。依据数据,本文把每一则谣言传播进程分为酝酿、热议、辟谣、存续四个阶段,因为通过数据的呈现,在高潮和辟谣阶段以后,任旧存在少数的谣言信息被转发和讨论,我们把此阶段成为存续期,由于这一段时期覆盖了全年的大部分时间断,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并没有显著的表现,所以没有在以上六个图表中标出来,在研究中也没过多阐述。
谣言的酝酿期:“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大都发生在每年的5月和6月,也就是西瓜盛产的夏季,而酝酿的媒体多为微博和社会化媒体,甚至是新闻媒体。
以“打针西瓜”谣言为例,2012年5月16日,网上疯传一条“@时事周刊”发布“打针西瓜”的配图微博,称“‘打针西瓜’注射禁用的食品添加剂,瓜瓤呈红色,汁液也很“丰富”,但没有一点西瓜味” ,宣称有瓜农向西瓜注射禁用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和胭脂红,添加剂可破坏肝脏、肾脏,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很让市民担心。 这则博文着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震动,下午短短4个小时,“@时事周刊”的这则微博有15000余人转发,评论近3000条。“打针西瓜”迅速攀升至新浪微博热搜榜首位,网友纷纷大呼“恐怖”。而同样在2013年6月10日,微博用户“@安庆论坛”发博文指出,“有传言说:不法商贩利用注射器向西瓜内注射色素、甜味剂,西瓜变得红又甜” 。并且同一时间网上开始热议#打针西瓜是不是真的存在#并多次转发,之后微博用户“@知乎”“@CipherNN ”“@大师兄_师父被妖怪抓走了”转发这条博文。在2014年的5月18,“「打针西瓜」是不是真的存在?”这条微博再次泛滥,在知乎上面引起热烈的讨论,知乎某用户发文,“现在瓜农都往西瓜打药,长得快好卖钱,打针西瓜注射的是禁用食品添加剂” 。而2015年,微博用户“@厦门公社”发博文:“买的红麒麟瓜,感觉好明显的打针痕迹,口感也没有一点点西瓜的味道!网上搜打针西瓜对比后一样一样的” 。
“西瓜注射膨大剂”这则谣言的2012年首发媒体则是搜狐,“关于“打针西瓜?”一文称“现在瓜农给西瓜里打药,长得快好卖钱;西瓜都是南瓜秧上嫁接,瓜农自己从来不吃”。2013年5月9日,《珠江时报》发文“过量使用膨大剂,西瓜易变歪瓜”,随后引发“膨大剂致使西瓜变炸弹”、“无籽西瓜都是用避孕药种出来的”等后续相关谣言。2014年6月6日,“盐山吧”名为“知名人士”的用户发文“夏天到了,怎么区分西瓜有没有打膨大剂”,再次揭开这一年“西瓜注射膨大剂”热议的序幕。而2015年,“西瓜爆裂只因膨大剂”的流言再次在微博上兴起。
谣言的热议期:“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其内容的惊悚与可怕之处,而是在于酝酿发酵之后,掀起来的一波波传播热潮,将社会陷入恐慌之中。“打针西瓜”谣言,2012年5月16日在微博上掀起热潮之后,在各种媒体上上开始扩散。“@时事周刊”在微博发了一则关于“打针西瓜”的博文以后,5月16日“果壳网”转载了这一些信息并配图,并向广大网友提出疑问:“是否以下白色部分为“打针”导致痕迹?是否该类添加剂毒性如所述?”5月17日,微博用户“@幸福像花儿9711”发了一则消息:“#打针西瓜#这些商贩为了赚钱,昧着良心,线日,有网友甚至制作出了百度攻略,专门告诉网民“怎样辨别打针西瓜?”7月4日,5月16日的博文全部信息被转发在“天涯论坛”上,同日又出现在论坛“宁海在线”上,被阅读一万余次。此阶段紧随酝酿期之后,持续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
谣言的辟谣期:“打针西瓜”谣言在2012年5月1日由“@时事周刊”发文热议,但下午4点20分,这条微博上方已经被标注“此条微博为不实信息”。专家称,微博图中黄白条实为西瓜的纤维管束。西瓜打针不仅容易烂,而且操作起来费时费力,所以市面上出现打针西瓜的可能性不大。 同日,“科学松鼠会”成员植物学博士史军做了一个相关实验,对图片和博文提出了质疑,得出结论认为:“总的来说,注射改变西瓜品质是很难控制的,目前这些报道都缺乏具体的证据。” 5月21,潇湘晨报发文《给西瓜打针,瓜瓤迅速腐烂》,援引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小武的观点,指出“瓜瓤中的白筋是异常气候造成的”,并不存在打针的可行性。
谣言的存续期:从百度检索的结果看,“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的分布是间断呈现出离散性,主体的传播信息分布在5、6、7三个月,而实际上在最近一段时间之外,也有少数的谣言信息处于传播之中,我们在之前把这个时间段定义为存续期。
《2015新媒体蓝皮书》研究之后发现,按照周一到周日分类分析后发现,周一到周三是“谣言”文章出现的峰值阶段,周二达到顶峰。临近周末“谣言”文章数量会出现一个明显的下降,随后在周六又出现另一个小高峰。 这是以一个星期为单位以网络谣言的总体进行考察,本研究基于四年对六个“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进行抽样统计,我们大家可以从a、b、c、d、e、f表看到:
“打针西瓜”谣言在2012和2014年分别起源于5月中旬,热议期在5月下旬,辟谣时间在谣言起源日期之后的一个星期;而2013和2015年则起源于6月中旬,热议期在6月上旬到7月初,辟谣期也是在谣言起源后的一个礼拜内。“怎么样分辨打针西瓜”谣言始于2013年在5月初,热议期在5月中旬,辟谣日期则是在谣言发生的第2天;2012年和2014年、2015年都起源于5月中旬,热议期在6月中旬到七月中旬,2012、2014年辟谣期都在谣言起源后的第2天,2015年则在半个月之后。“西瓜注射膨大剂”谣言的起源日,2012年和2013年分别在5月17日和5月9日,而热议期则在5月下旬到六月初,辟谣日在之后的一个礼拜内;2014和2015年起源日则分别在6月6日和6月7日,热议期在6月中旬到7月初,辟谣日在发生后的第二天。“爆炸西瓜”2012和2013年的起源日在5月19和20日,讨论的高峰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辟谣日则正在之后的2天河3天;2014年七元日在6月17,热议高潮期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辟谣就在首发当日;2015年起源日在5月4日,热议期在5月初到6月初,辟谣日在8天以后。“西瓜注射染色剂”谣言传播的起源日,2012和2013年在5月17日和5月7日,而热议期在5月中旬到8月中旬之间,辟谣日则在首发日之后两三天。而2014和2015年则起源日在6月初和6月中旬,热议期也在6月初和6月中旬,辟谣日则分别在当日和两天后。“西瓜催熟”谣言传播2012年-2015年的谣言首发时间都在五月初到中旬之间,谣言讨论的高峰期也在5月中下旬到7月初之间,辟谣日都在首发日之后一个礼拜之内。
从上面的分析能够准确的看出,“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的起源时间都在5到6月之间,这正是西瓜上市的准备阶段;而一个星期以内就会有媒体进行辟谣;从谣言的热议期看,一般会持续半个月-一个月左右;并且同一条谣言会在不同年份的相近时间兴起。从四年的传播轨迹来看,每年的起源和热议期、辟谣日都十分接近,呈现出一种循坏往复的规律性。
通过百度搜索抽样的2012-2015年前五页的内容的分析结果看,4年共24个谣言信息传播行为的首发渠道分别是新闻媒体、微博、论坛、新闻网站、社交网站:7则起源于新闻媒体,6则起源于微博,5则起源于新闻网站,论坛和社交网站分别是3则,起源于问答网站的基本上没有。能够准确的看出,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是谣言兴起的主要媒介,可能由于其权威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更容易成为谣言孕育的渠道。而微博由于用户基数的巨大和传播的快捷,也成为谣言生产的重要基地。
谣言产生以后,各种媒体会卷入其中并引发讨论,我们把这个时间段定义为“热议期”。统计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2年—2015年关于六个“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前五页百度搜索出来的结果中,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参与讨论行为分别有370次和179次,成为最重要的渠道。2014年6月9日,《健康时报》刊载了一篇《真的有打针西瓜》的短评,并且提出求证。2014年6月13日《焦点访谈》播出了一则“被打针的西瓜”的节目,提出了“打针西瓜”的民间说法。此外微博也成为“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传播的重灾区,2012年6月20日,微博用户“@特许连锁李维华”发文,“完了,西瓜也出问题了!!!江苏镇江数十亩西瓜爆炸,疑与膨大剂有关”,被转发346次,评论82次。2014年6月12日,微博用户“@厦门新闻哥”转发了一条博文:“西瓜即将上市,有很多黑心商贩把针头对准了尚未成熟的西瓜,注射禁用食品添加剂甜蜜素和胭脂红!“打针西瓜”瓜瓤呈红色”,往年泛滥的这条微博,这一年又被转发泛滥起来。同样在2012年6月17日,论坛“杭州19楼”一则帖子,转发了“@时事周刊”2012年5月16日的那条博文,引发47000多次的阅读。
从表五中能够准确的看出,谣言热议的主体是新闻媒体、新闻网站和社会化媒体,以及问答网站,在百度前五页搜索出来的结果中分别有370次、179次、195次和106次参与热议“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的传播行为。能够准确的看出,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不仅在谣言的酝酿期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在热议阶段也是扮演了主导的角色。
在2012年-2015年对六则“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共24个一级抽样样本中,9个样本在当天或者第二天就有媒体参与辟谣,大部分的“西瓜”谣言样本也在一个星期内由相关媒体出来证实其误导性,或通过相关实验和专家发声驳斥这类谣言的可信性。2012年“西瓜注射膨大剂”的谣言信息一出现,第二日腾讯新闻立即发文《打针西瓜不可信》,其中通过实验证明“注射膨大剂”不具有操作性,呼吁网民不要轻信。“打针西瓜”在2012年5月16日由微博用户“@时事周刊”爆出,当日即被微信官方证实为谣言,并予以删除。
在表六中与上两个阶段的结果一致,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在辟谣阶段发挥的作用远大于别的媒体,这可能与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的权威性与影响力有关,同时问答网站和社会化媒体、博客在辟谣的过程中也分别有所贡献,辟谣行为的次数分别是106、127和77次。
本研究通过对于百度数据库的检索,分析了2012-2015六则谣言共24个“西瓜”类食品谣言传播行为的整一个完整的过程,从谣言传播的主要阶段、以及不同媒体在谣言传播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出发,运用个案深描的方法,描述了食品类网络谣言传播的整个过程。
谣言的传播过程分成发源、热议和辟谣三个阶段,把每一个信息传播行为作为研究对象,而不针对具体的传播信息的文本内容。和大部分谣言信息的传播过程一致,“打针西瓜”谣言也遵守发源、热议和辟谣三个阶段这一规律,但是和其他谣言不同的是,它的传播是循环性的,每一次辟谣并不代表此类谣言的终结,每一次收尾以后,第二年又会呈现这一传播过程。这对于国家治理食品安全类谣言带来了困难,因此有必要根据食品安全类谣言采取对应的应对策略,降低其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谣言在产生以后,研究之后发现,“出现谣言的事件中经由新媒体曝光的占绝对多数,其中微博与网络新闻占比最多”(王理,2014),在我们的研究中,网络媒体包括微博、新闻媒体、社会化媒体、论坛和SNS网站,占据了“打针西瓜”及其变异谣言孕育途径的三分之二以上,网络媒体慢慢的变成了谣言孕育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有7例来自传统的新闻媒体,接近三分之一。而在热议阶段和辟谣阶段,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则占据了非常大的优势,成为网络谣言传播和治理的主要渠道。新闻媒体在谣言风暴中扮演了“幕后推手和辟谣宣传的双重角色”。 通过Q1、Q2的回答我们大家可以看到在谣言发生以后,不同媒体在不同阶段应该发挥的不同作用。
本文研究也存在很大的不足,首先是网络内容的海量性,不可能抽取所有的信息做多元化的分析,研究中只抽取了前五页的检索出来的信息,所以本研究只能算是管中规豹,存在样本的不足性问题;其次是由于采用的是立意抽样法,所以主观性的存在,选取的一级样本有几率存在一定的偏颇,有部分热点“打针西瓜”变体信息未能进入到抽样框中,对于结论的成立存在一定影响;再次是由于内容的挖掘采用的是人工方式,所以编码员的主观性影响到了研究的信度,其推广性存在一定问题。希望在其他学者的研究中得到圆满的解答。值得提出的是,鉴于微信在目前社会化媒体的主体地位,因此本次研究本应该将其新数据库纳入抽样框之中。对于微信数据库,由于其数据库的数据接口只对引擎开放,并且搜索时间被限制一年之内,搜索出来的结果也只能显示前10页的内容,所以暂时不能抽取全面的信息,这是一个极大的遗憾,也是本研究存在的不足。
4.共词分析:利用文献集中词汇对或名词短语集中出现的情况,来确定该文献集所代表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一般认词汇在同一篇文献中出现的次数越多,则代表这两个主题之间关系越紧密。由此,统计一组文献的主题词两两之间在同一篇文献出现的频率,便可形成一个由这些词对关联组成的共词网络,网络内容节点的远近便可反应主题内容的亲疏关系。
6. 中心性: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节点的中心性是衡量网络中某节点对经过该节点并彼此相连接的另外两个节点的控制能力,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代表某节点与其它节点之间的联系,以及该节点在整个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心性在0.1以上的节点,在网络中具有核心的位置。在citespace生成的科学知识图谱中,高中心性的节点字体一般都比较粗,区别于其它的节点。
7.在学术论文的全部内容当中,关键词是反映期刊论文研究内容的,由论文作者自行选择的自然语言.词与词之间可进行各种组配,如种属、限定、交叉等以表达学科内容各方面的复杂概念。关键词作为文献核心内容的集中概括,能够较好地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主题分布与特点——如一般而言,在学科萌芽阶段,新的关键词不断涌现;但随着学科的逐渐发展,核心关键词的数量会逐渐趋于稳定并成为该领域的核心.
编者按:近期,互联网应用适老化改造成为舆论热点。相比尚不熟悉互联网的老人,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互联网应用操作的老年网民同样面临网络谣言、网络诈骗、虚假广告等陷阱,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年轻网民。…
在现代社会数字化与智能化快速的提升的当下,老年人与互联网之间的“数字鸿沟”已成为必须逾越的课题。2020年底,工信部正式印发《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