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138-5363-1388联系人:范经理
手 机:13853631388
座 机:0536-6185882
Q Q:2791504040
网 址:www.mayalan8.com
地 址:山东省诸城市和平路8号
喜迎党的二十大——千里燕赵织锦绣·繁花|巧手丹心——指尖技艺里的河北祝福
喜迎党的二十大——千里燕赵织锦绣·繁花|巧手丹心——指尖技艺里的河北祝福
河北历史悠远长久,文化渊源深厚。一代代先人在生产生活中传递智慧薪火,凝结成种类非常之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间的指针指向当下,非遗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传承、文脉赓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坚定树立文化自信的宝贵源泉。
8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16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990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丰厚的非遗“家底”中蕴含着河北文化传承的密码。这些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涉及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方面面的文化珍宝,展现出中华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无限可能。
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河北众多非遗传承人纷纷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创作出大批讴歌党的丰功伟绩、描绘时代万千气象、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作品。
安新芦苇画、滕氏布糊画、安次区第什里风筝、易水砚、武强年画、定州缂丝、抚宁剪纸、曲阳石雕、衡水内画等非遗精品,题材丰富、构图精巧、做工细腻,既有反映中国百年奋斗历程的精品力作,如衡水内画《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体现了伟大革命精神;又有表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美好幸福生活的诚意之作,如布糊画《乐余年》以老农为创作原型,表达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后,“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强烈心声;还有展现雄安新区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和美丽水乡风情的安新芦苇画《雄安画卷》,充分表达了雄安新区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期盼。
精巧的技艺和卓越的匠心,传递出非遗对人民美好生活的浸润,也表达着人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
雄安新区是“未来之城”,白洋淀是“华北明珠”,新城与淀泊因水而联、共融共生。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安新芦苇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杨丙军的作品《雄安画卷》,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雄安高铁站、白洋淀长廊为创作背景,展现雄安新区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和美丽的水乡风情,充分表达了雄安新区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安新芦苇画起源于唐宋时期,通过精选白洋淀特种芦苇及其他材料,经割、晒、晾、刮、碾、烫、润等30余道工序制作而成,素有“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的美称。2009年,安新芦苇画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布糊画《乐余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布糊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郝如香的作品。该作品塑造了一个纯朴憨厚的农民形象,旨在表达在中国坚强领导下,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后“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强烈心声。
布糊画来源于满族民间“补花”技艺。滕氏布糊画创作取众家工艺之特长,以“补花”工艺为母体,集绘画、堆绣、唐卡、绢人、浮雕、剪纸、景泰蓝、布贴画等多种工艺精华于一身,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色。2014年,布糊画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不朽的巍峨》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安次区第什里风筝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赵艳强创作,作品以松柏树冠为基,以青山绿树作衬,烘托着蜿蜒绵亘的长城。整幅作品蕴含着祖国朝气蓬勃、青春永驻的美好寓意。
安次区第什里风筝历经10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有上百个品种,其在传统风筝制作流程与工艺基础上,吸收北京哈记风筝和天津魏记风筝的特点,形成了自己造型多变、艳丽美观、飞行平稳和便于携带的四大独特艺术风格。2009年,安次区第什里风筝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从一棵“功勋树”到百万亩苍翠林海,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的绿水青山,自1962年建场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三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韩金宝创作的《大美塞罕坝》,由天然易水水锈石雕刻而成,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俏色,精雕细琢,天然生成的松林恰如塞罕坝美景。一轮红日磅礴而出,群山缭绕云卷云舒,林旁山间农舍更显惬意幽静。
2008年,砚台制作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红火,百姓们身着盛装,以舞龙、跑驴、武术、井陉拉花等传统民俗表演表达着对党的感恩之情。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郭氏铁板浮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郭海博创作的作品《锣鼓阵阵喜迎二十大》中,鼓手用雄浑奔放的表演,展现出燕赵儿女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邢窑陶瓷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耿辉敏制作的邢白瓷作品《鼓舞中华》,以传统打击乐器鼓为主体,表达了鼓舞中华儿女砥砺前行之意,激发出人们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
邢白瓷的发明与制作,打破了自商代以来青瓷为主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我国陶瓷史上有名的南青北白的新格局。元代之后,邢窑窑火熄灭。近年来,邢台当地的邢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师承古法,反复研究,终于恢复了古代邢白瓷的制作工艺。
曲阳石雕《雕刻之乡》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曲阳石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同保创作,该雕塑材质为花岗岩,长73厘米、宽30厘米、高120厘米,作品以雕刻艺人为创作主题,并以夸张的表现手法,展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敢于开拓、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工匠精神。
曲阳石雕《我为妈妈擦擦汗》出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曲阳石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同保之手,该作品采用具象雕刻手法,塑造了一位小女孩踮着脚为妈妈擦汗的感人瞬间。作品衣褶流畅、眼神顾盼、栩栩如生,赞颂了真挚的母女情。
自西汉始,曲阳石工即用大理石雕刻碑碣等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曲阳石雕艺人先后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人民大会堂、修复等工程的雕刻工作,1995年曲阳县被国务院正式命名为“中国雕刻之乡”。
景泰蓝《红心向党》是由廊坊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景泰蓝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荣魁设计监制,作品中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霞光万道,照耀山河,旨在表达中国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历程,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作品周边100颗红心紧密相连,体现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一起,红心向党,在第二个一百年砥砺前行的美好寓意。
衡水内画《党的历程》系列作品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衡水内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自勇所作,该系列作品由五幅作品组成,用考究的内画屏风进行创作,展现重大历史节点的红色革命遗址,以此见证党的百年风雨历程。
2006年,衡水内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下图为《党的历程》系列作品之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山海关,北依角山,南临渤海,处于山海之间而得名“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抚宁剪纸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姜艳华创作的《天下第一关》,以威武雄壮的“天下第一关”箭楼为主体,描绘了长城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地貌,以及文旅融合视角下,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作者把长城的精神面貌用大众看得见、读得懂的形式体现出来,以剪纸艺术拓展长城文化、长城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木版年画《感谢党恩》由衡水武强木版年画艺人耿雅雯所作,作品描绘了人民群众在祖国大花园中,用当地传统的打花膀、秧歌等表演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展现了广大群众以最热烈、纯朴的方式表达对党的感恩之情。
武强木版年画历史悠远长久,约始于宋元,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2006年,武强木版年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缂丝《起航》由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缂丝织造技艺(定州缂丝织造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王鹏巍所作,作品工艺用时26天,以金丝线缂织中国军人高举旗帜,昂首阔步而来,脚下金色之路延伸向远方;以红色丝线缂织“起航”二字,寄托了作者对祖国的美好祝愿。
定州缂丝是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织成的平纹织物,“通经断纬”是缂丝区别于其他丝织品的独有特色。2021年,缂丝织造技艺(定州缂丝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京绣《红船》出自我省保定市定兴县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京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梁淑平之手。“红船”是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该作品以绣制“红船”来传承党的红色基因,旨在发扬红色精神和弘扬红色文化。此件京绣作品由手工绣制而成,以真丝面料为底料,以蚕丝线绣制图案,精致美观。
被誉为“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西柏坡,似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太行山东麓苍松翠柏、湖光山色的滹沱河畔,彪炳史册。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蔚县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淑英创作的《西柏坡》,以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方式,表达对中国和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蔚县剪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周淑英创作的《大好河山》,以浓烈的色彩、精细的工艺表现出大境门造型的朴实厚重,体现出其粗犷苍劲、限而不拘的气势。由此蜿蜒奔向远方的长城将一座座山峦连接在一起。浮云涌动,霞光璀璨,色彩纷呈,景色格外迷人。